咨詢電話
ENGLISH0755-88840386發(fā)布時間:2020-09-17 09:51:11 |來源:網絡轉載
0前言
某焦化廠備煤車間共有三套配煤系統(tǒng),31臺配料秤,承擔著焦化廠8座焦爐配合煤的配料工作,日配煤敏為16500t左右.配料秤的椎確性及使用精度,是影響焦炭質蛾和配合煤成本的關鍵生產工藝控制環(huán)節(jié)。
1配料秤原釆用的校準方法
某焦化廠共有三套配煤系統(tǒng),其中一區(qū)配煤系統(tǒng)14臺配料秤和二區(qū)配煤系統(tǒng)8臺配料秤釆用的是雙托輾拉式稱重結構.三區(qū)配煤系統(tǒng)9臺聞料樣采用的是単托輾壓式稱重結構。
自投產以來,一區(qū)配料秤和二區(qū)配料拜均釆用的是掛瑪校秤的方法進行校準,三區(qū)配料秤釆用的是鏈碼校種的方法進行校準。
一、二區(qū)配煤系統(tǒng)采用的掛碼校秤方法,是在稱重傳感器上掛上適當重最的破碼.取配料秤運行最高速度的十個周期的稱重園作為校驗標準.檢測流鼠控制儀對于稱藻傳感器的準確性;三區(qū)配煤系統(tǒng)釆用的鏈碼校正方法,是在圈料秤小皮帶的中心受力區(qū)掛上一申標準重量的鏈碼.取聞料秤運行最高速度的卜個周期的彌重髭作為校驗標準.檢測流抵控制儀對于稱重傳感器的準確性,這兩種方法均是理論檢測的標準方法。
2原校準方法的利與弊
掛碼校秤和鏈碼校秤的優(yōu)點是方便、快捷、省力,但這兩種校驗方法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點。
1)一、二區(qū)的掛碼校秤雖然解決了稱重傳懸覊和流址控制儀之間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配料秤本身固有的向旳掛碼校秤只是解決了稱重傳感器的垂直壓力.實際生產中,配料祥小皮帶在負載以后,會發(fā)生形變,這種形變使稱重托輟與小皮帶接觸面増大.小皮帶對稱重托輾的摩擦力要比空裁的時候大得多;同時.這種形變會對稱重托輯產生側壓力;第三,配料秤小皮帶負載形變后,使小皮帶與前后深筒、刮煤板等附屬設施的應力增大,導致了流量控制儀對配料秤的系統(tǒng)誤差加大,進而導致實際配比與計劃配比的偏離。
2)通過備煤車間在2016年8~12月份對一、二區(qū)配煤系統(tǒng)的檢測和煤場盤庫結果來看配比誤差達到3%以上.遠遠超出了1%的工藝要求,從數據分析來看.越是配城大的煤種(如焦煤.肥煤)、配比正誤基越大;物料狀態(tài)越是點結的煤種(如瘦煤.高硫煤).配比副誤差越大,造成成本的上升幅度較大。
3)三區(qū)配煤采用的俵碼校秤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配料秤皮帶形變所帶來的受力偏差冋題,但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按照標準,鏈碼校準時,鏈碼應在配料秤的中心受力區(qū)垂直運行,但實際在校驗時.鏈碼不叮避免地出現來回攜動的現象;鏈瑪的重琦按照要求應該全部壓在配料秤小皮帶上.受現場所限.鏈碼是斜拉在配料秤皮帶上方的,拉縄角度約為45。,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斜拉力,分解部分鏈碼的重力;這些因素同樣導致生產過程中配比的偏差.從2016年8-12月份車間統(tǒng)計數據來看這種校秤方法要優(yōu)于掛碼校秤.但仍滿足不了工藝要求.配比誤差在1.7%左右。
3實物校秤方法的實驗研究與推廣
針對配料秤校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車間提出了用實物校秤代替掛碼校秤和鏈碼校秤的方法:J實物校秤就是檢測配料秤運行一個周期的實際配料a,與流址控制儀的檢測數據進行比對校驗的方法。
1)車間首先對三區(qū)配煤系統(tǒng)進行實物標定的實驗.通過實物標定.配料秤精度有了明顯提高.從車間對三區(qū)配煤的數據統(tǒng)計來看配料秤誤差控捐到了0.4%以內,但同時這種校秤方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勞動址特別大,校秤所需的時冋長時于大配比的煤種,一個周期的煤料景為5I以上.人工測址特別困乖。
2)根據實物標定秤體的新問題,經研究,車間采用手動控制給料器變頻的方法,降低給料器給料量.進行比對試驗。車間選擇配最較大的優(yōu)焦進行試驗.通過手動控制配料秤培料魅的變頻.將配料秤一個周期內給料降低為2t左右進行試驗.測定的結果,與5t的實驗偏荏為0.0078%;車間又分別進行500kg.300kg.200kg試股.得到的偏差為0.0085%.0.024%、0.033%.0.037%,0.084%.最后車間將實物標定煤量選定為每個周期200~300kg.這樣,既降低了校秤勞動強度,又縮短了校秤時冋.還能夠満足生產的要求。
4試驗結果
車間將實物皎秤方法在二區(qū)配煤進行應用,配料秤配比誤差控制在0.3%以內.在一區(qū)配煤進行應用,配料秤配比誤差控制在了0.5%以內。
5結語
通過對配料秤實物標定.配料秤的系統(tǒng)誤差降低,解決因配比誤差大導致的時合煤成本問題,能夠較為準確的控制各單種煤的配比,控制高價煤的使用.2017年1-11月份,配合煤月度成本得到顯著降低。
文章來源于網絡轉載,侵刪